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福州大学光催化教师团队先进事迹

发表时间: 2024-02-07 作者: 合作客户

  1997年,付贤智同志拒绝了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杰出科学家”的身份邀请,以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身份回到福州大学,在我国光催化学科领域尚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建了我第一家研究机构——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现在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人才教育培训、科学技术创新、学科建设和产业化实施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机构,拥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创新引智基地,团队是国家教育部“光催化基础与应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光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20年来,在为事业奋斗打拼的过程中,研究团队形成了鲜明的“光催化人”精神:(1)心怀祖国,报效国家。团队中留学回国的占专职教师的43%,其中不乏包括像付贤智、王心晨等婉拒国外挽留、毅然回国的科研人员。付贤智同志1993年出国,当时他把儿子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课本都带到美国,让妻子教,为的是有朝一日回国,孩子的功课能跟国内衔接上。就在付贤智决定回国创办实验室的时候,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为了挽留付贤智,以“杰出科学家”的身份为他全家办绿卡,还有高额的年薪待遇和房子、轿车,都被付贤智婉言谢绝了。1997年,回国后的付贤智放弃了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从事科研的机会,却选择来到福州大学这所地方院校工作。(2)甘于奉献、潜心科研。付贤智同志回国之初,在借用的20多平米的狭小实验室,以所为家,通宵达旦开展实验,回国不到一年便争取到国家的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光催化功能材料及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这一个项目是当时我国光催化领域最大的科研攻关项目,对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形成意义重大。这种潜心科研的精神得到了传承,二十年间,实验室老师和研究生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每天晚上实验室灯火通明,寒暑假绝大多数都是在实验中度过。(3)淡泊名利,甘为人梯。2016年,付贤智同志怀着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光催化所主要负责人的职务,甘当人梯、支持王心晨等年轻同志担任了机构负责人,“传帮带”这一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光催化所充满生机。

  团队现任负责人王心晨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始终牢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为老师的工作既要出成果、更要出人才,即使在科研工作最为紧张繁重时,仍把培育学生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他的影响下小组成员在教书育人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全面担负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除了教授学生们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老师们还以自己勤奋工作、献身科学的精神,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品德,给学生们很大的教育,特别是多位留学回国的老师们以热爱故乡、立志报效祖国的志向,给了学生很大的鼓舞。老师们还十分注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结合到本科教学中去,如骨干成员吴棱老师等开设了“化学与生活”、“能源及环境催化材料前沿及产业”等专业课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此外,老师们很重视培育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13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金奖、银奖各1次。十八大以来,团队教师为光催化专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111名、博士研究生60名,有3名博士生获“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

  十八大以来,团队主持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防科研项目等在内的50多项科研项目,到位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解决了光催化技术实际应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批专利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和Adv. Mater. 等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3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6件,获授权发明专利52件,制定国家标准1 项。在2016 年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近20 年光催化领域排名中,福州大学光催化领域SCI 发文量居全球第四位,国内第二位(第一位为中科院);ESI 高被引发文量在全球和国内均居第三位,团队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建立以来,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为我国光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省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福州大学化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础研究是先导,科研的最终目的和科学工作的人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团队教师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倾注了大量心血,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服务。在光催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取得了若干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多项光催化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研制开发的光催化环保涂料和光催化净化(水和空气)技术,在国防领域和建筑行业、大坝防护、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中得到应用。2000年研究所与万利达集团联合组建了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光催化环保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成功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实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光催化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空白。首批产品推向市场,以其高效分解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杀毒灭菌的功能,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室内空气净化难题,深受消费者欢迎,并出口东南亚、韩国和香港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品于2002年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得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抗击非典时期,产品由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配备给北京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治疗非典科技攻关定点医院,用于清毒防护及科学实验。这一成功范例,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光催化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同时,团队还积极地与军队多个部门合作,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国防军事应用研究,对科技强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受到军方的格外的重视。例如:开展了军事密闭空间大气综合净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目前已在相关部队列装,凭借在国防应用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5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外,团队也关注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研制成功纳米光催化防污闪高压陶瓷绝缘子,项目成果通过了福建省电力总公司的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对于防止污闪停电事故发生、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和电力畅通具有重大意义。与浙江和谐光催化公司合作,开发出不仅具备长久的自净功能、还能分解空气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特殊涂料,并借此在杭州“G20”峰会中的重点环境改造工程中大显身手,产品触角遍布浙江省信息中心、浦发银行总部、浙江中石化、广汽丰田大楼、绍兴BRT车站等。

  凝聚力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在二十年创业历程中,团队艰苦奋斗,面对难题,协同攻关;成绩面前,相互谦让,每到关键时刻,一声召唤,都能挺身而出、争挑重担,形成了团结奋进、正气昂扬、求实奉献、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经二十年的努力奋斗,从几个人的学校研究所起步,发展为目前我国本领域唯一的“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平台。团队坚持引育结合,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十八大以来,团队产生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名,国家杰青1 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1 名,国家青年千人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 名,福建省“百人计划”4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 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杰青”人才2 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 名。目前的“光催化研究所教师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青千、闽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构成,其中党员占比69%,团队中曾先后产生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福建省党代会代表,小组成员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以及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福州大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团队集体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共同授予的“全国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